近月來,不知那一筋給挑起,不斷去找城中著名的拉麵店去試,達磨,鳥華,爵士,豚王及一風堂都先後跑過一遍,而中午的時段剛去試魔麵,還不到一小時,已站在MIST的門前,看來似是中了拉麵毒.
單看門面,完全是一間西餐廳的格局,淺淡杏雅的色調,陳設雖然簡約,卻處處透出一絲悠閒,店內沒有囂鬧的人聲,只有友儕間的閒聊,三五知己的,可以靠在沙發在談天,獨個兒的,倒不如像我一樣,找個吧檯位置,欣賞井然有序的師傅團隊,在開放式的廚房工作.
店內沒有豚王的街頭風味,亦不會達磨的自以為是,更沒有一風堂的殿堂氣勢,有的只是對造麵的一份專注,與及對品質的追求.
甜品專用匙跟筷子就放在吧檯前的抽屜內,令人最感興趣的,是將各樣食材的來源寫上,增加客人的信心.
翻開餐牌,沒有令人討厭的油積,觀感良好,午餐似乎相宜得多,在幾款湯底中,獨愛 KARAMISO(辛蔥味噌) ,看似變化較多,而且摻入辣味,令人更加開胃.
其實Lunch Set並未有沙律,但之前魔麵的豬骨湯餘韻仍殘存在口內,就先加一份田園沙律,雖然是簡單的火箭菜,紫生菜再灑上少許紫菜絲,但用料新鮮,食落爽脆清甜,確是不錯.
而事實上只要叉燒又太單調,就另加一隻半熟蛋,麵條根據店方提供的資料,將三厘米的麵條,切出十八條,說真的,二十二條也好,二十六條也好,未食過又怎知口感如何?而湯底又說道用上二十五種配料,當中的飛魚乾是親眼見師傅拿出來仔細枰過先落鍋,其他的富士蘋果及雞類,確實未有見到,但事後跟服務員聊起,她竟然搯一碗清湯底給自已試試,服務一欄,理應要給滿分.
叉燒賣相雖然簡單,但薄切下,入口即溶,脂肪位若有若無,肉味鮮濃,甘香軟糯,在口感上比一風堂更突出,與豚王是不相上下,達磨更是輸九條街.
辛蔥絲下得重手,起了提味的作用,湯面浮有一層油光,相信是叉燒滲出的油份,湯底散發出味噌的香味,先呷一口,一朕咸香,夾雜了一絲甜味,也許那就是果甜,將黃豆的原味引發出來.
半熟蛋卻是未切就放在碗內,經要求後,再取回切好,放入專門盛蛋的器皿上,就是這少許疏忽,真的要扣點分.不過,半熟蛋在時間的處理上拿捏到家,蛋白位微滷,免卻一份滷水的霸氣,奪去蛋香,蛋心隱約透出一層油光,蛋香凝聚,日本蛋味似乎更勝國貨一籌.
麵條是鮮製,用上日本三地麵粉,在本地搓揉而成,並不似坊間有部份拉麵店主打飛機貨,其實各有優勝處,好食便是,又何須理會人家出身?麵條的確有獨到之處,由於掛湯少,反而食出麵身的特質,柔韌富彈性,絲毫不帶鹼水味,但個人覺得豚王或一風堂的硬身麵較有嚼勁.
望著師傅用火槍處理Naha甜薯豬腩時,心癮又起,又再追加一份,雖然是薄薄的一層,切成五片,但每片都是精華所在,烤得微焦的邊位,肉香四溢,略帶脆口,肉與脂肪相間,油份甘香,肉味豐腴,偶有少許甜味,有嚼勁而不覺油膩,超好味.
無論幾精彩的一餐,總有落幕的一刻,想到之前食物油份較重,應該配Sorbet會好一點,但竟然是日沽清,只好一杯牛奶布甸來告終,最後再以一杯香濃的蒸餾咖啡來謝幕.
P.S : 平心而論,店方真的以認真的態度去做一碗麵,無論在用料,食材處理,就連門面,環境及衛生情況,都希望令人對拉麵有一種全新體驗,這一顆米芝蓮之星,並不是白取的,而是眾多師傅花耗心力的成果,雖然這頓午飯要過二百元,足可以去花盃或和三味走一次,但令人有一個愉快的回憶,總比貼錢買難受好吧!
地址 : 銅鑼灣新會道4號地下
電話 : 2881 5006
味道 : 5
環境 : 4
服務 : 5
衛生 : 5
抵食 : 4
地點 : 5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